低頭族易頸痛 越開心就越唔痛?
都市人長期做低頭族,嚴重可致頸部骨骼退化並壓着神經線,引發困擾非常的長期痛症。以往會以手術及藥物紓緩痛楚,惟麻醉科醫生指出,近年研究證實情緒亦與疼痛息息相關,腦部掌管疼痛的部位與負責情緒的位置非常接近,若能保持心情愉快,亦有助減低痛楚。 記者 伍雅謙 頸部主要由頸椎、肌肉、脂肪及神經線構成,當神經線受壓便會引發疼痛,若長期維持不正確姿勢,如低頭族經常使用平版電腦或手機,令頭部重心前移,頸後肌肉張力增加,肌肉便容易出現痠軟及繃緊,嚴重可致骨骼退化及肌肉勞損,並因此令神經線受壓。 東區醫院麻醉科副顧問醫生徐佩儀指出,頸部神經痛的患者可以藥物及手術治療,惟部份患者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手術,亦有患者術後仍感疼痛。大部份痛症病人若接受合適治療,3個月內疼痛情況便會慢慢好轉,但當中會約有一成病人,出現痛症逾3個月仍未消退。她稱,研究顯示,約9成頸部神經痛患者在6年後能達至減痛或無痛,惟有少數患者會持續痛楚,出現長期痛症。長期痛症的成因未明,但有研究顯示跟患者的壓抑痛感神經系統(DPMS)較弱有關。 身體的痛楚由大腦主導,負責區域包括丘腦、體感皮質區及前額葉皮質等,而掌管學習及情緒區域的「邊緣系統」(Limbic System)亦會受痛感神經刺激,產生與痛楚相關的記憶和負面情緒。徐指,當身體受到痛楚刺激,神經線便會傳達痛楚訊息到腦部,做成疼痛的知覺,腦部在接收痛楚訊息的同時,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會同時啟動腦幹的壓抑痛感神經系統(DPMS),阻截上傳的痛感訊號,使痛楚減少甚至消失,以免長期有痛楚訊息傳遞到腦部,對腦部及情緒帶來負面影響。一般人在撞傷後,會自然地用手輕揉痛處,過往亦有研究證明,輕揉痛點能刺激腦部及脊椎的減痛神經發放阻截痛楚的訊號。 惟患有長期痛症的病人,腦部天然阻截痛楚的神經訊號系統較弱,不但無法將痛楚減輕,更可能因為「失靈」,令病人經常接收到痛楚訊息。徐稱,此類患者對痛楚較為敏感,若以幼針拮刺皮膚,正常人不會越拮越痛,但阻截痛楚神經有問題的病人,則會越拮越見痛楚。 徐指,因腦部負責痛楚的部位,與負責情緒的位置非常接近,部份區域更是重疊,若能保持心情愉快,亦有助減輕痛楚。有長期痛症的病人,亦可能有情緒上的困擾如焦慮及抑鬱等,故現時治療會偏向以藥物、運動及心理治療三管齊下,較單一治療有效。她以頸部神經痛患者為例,除藥物外,運動亦可強化頸部肌肉,並產生人體天然止痛劑安多酚(Endorphin),有腦部掃瞄研究顯示,透過心理治療,可強化患者腦部阻截痛楚的訊息,令該部份擴大,有助減痛。 【三個頸部伸展運動】 動作一:坐直身體,眼望前方,頭向上抬,數5秒後返回正常位置,將再頭部朝下,數5秒後返回正常位置,整個動作重複5次 動作二:坐直身體,眼望前方,頭部向左轉,數5秒後後返回正常位置,將頭部向右轉,數5秒後返回正常位置,整個動作重複5次 動作三:坐直身體,眼望前方,用右手將頭部拉向右邊,數5秒後返正常位置,將用左手將頭部拉向左邊,數5秒後返回正常位置,整個動作重複5次 宜忌:適合任何人,特別是頸部酸痛疲憊人士
資料提供:Apple Daily